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5年首飞,8年量产(1/ 2)
而这种敢于打破现状,不断用创新收割国外市场实现盈利的模式,正是上层需要的改革典范,也正因为如此,上层的几位大领导不止一次的感慨,不是改革的决心不够大,力度不够强,而是像庄建业这种不怕深水区困难的人太少,像中国腾飞这类充满改革活力的企业太少。
也正因为如此,上层的大领导们明着是让中国腾飞成为大型国企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可实际上明里暗里给予中国腾飞极大的优惠政策,不然中国腾飞的发展也不可能如此突飞猛进。
当然,实力提升的中国腾飞想要在业内树立自己巨无霸的地位,彻底与航空工业集团比肩还需要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来证明。
此时此刻,在中评专家会会场拿出一整套航母舰载机配置方案的中国腾飞的舰载机项目便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工艺、专业设备、航空发动机再加上舰载机的研发团队,如此种种哪里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或者是成功航空集团这类单一航空产品制造商所能企及的?
只有航空工业集团统合所有资源才会有一较高下的实力。
想到这里,黄峰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这一次又输了,就如同十几年前他第一次在厂区门口的茶楼见庄建业时一样,自觉自己十拿九稳,结果还是被这小子摆了一道一样,总是棋差一招。
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如此规模的中国腾飞,手腕什么的依然高超也就罢了,关键是实力过于强横,你拿出一款舰载战斗机,人家直接把舰载战斗机,舰载预警机,舰载运输机,舰载反潜机,无人舰载加油机和舰载直升机这一整套舰载机堆出来。
妥妥的实力碾压!
这一局他们东北航空工业集团输的不冤!
可问题是黄峰这样的有大局观的识时务之人能看得清现在的情势,但不等于所有人都能察觉到局势的走向,特别是东北航空工业集团参与歼—11改的几名核心技术领导。
他们可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研究从乌克兰淘回来的那架T—10K-3型舰载机原型机,之后参与到仿制苏—27的工作中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回过头来在做歼—11改可谓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本以为凭借着歼—11改能让他们这些核心技术领导不说能名垂青史,最起码也能名利双收,结果半路杀出个中国腾飞,放出一款FC—23舰载战斗机也就罢了,居然还搞出一整套舰载机解决方案。
什么意思?想用规模换质量,用机海战术堆死歼—11改?我呸~~姥姥,歼—11改是最棒的!
正因为如此,当发现在场的中评专家组专家和海军的领导、首长开始议论中国腾飞的舰载机一揽子方案,且某些人明显表现出青睐后,这些参与到歼—11改的东北航空工业集团的核心技术领导们就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位头发花白,性子急躁的更是腾的一下从座位站起来,被下了一跳的黄峰想要阻止却晚了,因为这位仁兄已经冲着台上的汤莉莉开了炮: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