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齐心(1/ 2)
太极殿西侧的小殿空置,这里是留给皇帝临时起居、办公的区域,西殿外围正在修建侍中庐。
刘禅自不可能在西殿休息,他依旧留在正殿,在屏风后来回踱步。
先是田信震撼、引人注目的新式冠服,隆重又新潮,连他见了,都有一种麦田里突然见到一株立松的仰止、停顿之感。
紧接着是四龙图带来的惊悚对比,以及那股昭然若揭,令人窒息又呼之欲出的预兆感。
后面又是吕乂一事引发的波折,六侍中议政的体制,硬是当着诸卿百官演练了一次廷议、表决。
刘禅感到有些累,又有些释然,难怪要改易到南海,也只有广阔岭南才能容得下田信折腾。
若是灵帝时期朝中有田信这么个人,保准宦官、外戚会和和气气说话……逼急了,不需要什么兵变,田信一个人就能把外戚党、宦官诛灭在宫城之内,大殿之上。
董允、费祎二人垂手恭立在一侧,目前的形势很明显,就是臣强主弱。
皇帝知道么?
皇帝很清楚,就是把太子送过来提前适应。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当代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如果执意兼顾今后长远未来的事情,那肯定跟目前的事情相互冲突。
也能理解为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一种妥协。
策反田信,或逼迫汉军内战,是敌国唯一能翻盘的希望所在。
田信不是一个人,不计北府,仅仅是三恪家族本身,就代表着新汉帝国对未来的承诺、信誉;非法诛杀、抹除任何一家,都会导致信誉破产,难以再次凝聚人心。
例如田信推动的部曲十折一为食邑租税的政策,真正取信于人的是大汉与三恪这种相辅相成的体制规划。
豪强舍弃部曲,折算为食邑税租后,这些家族先天就受三恪家族庇护。
今后的皇帝、朝廷,几乎不可能绕过三恪家族,再效仿孝武皇帝那样大规模除爵。
就目前来说,大汉境内军功封爵享有食邑税租的人,对汉帝国的信赖源自皇帝的信誉,以及三恪制度。三恪制度是一道保障,这个制度得到保持、维护,那大家就能安享税租。
为了维护、巩固自身的安全性,三恪家族今后轮流出任执政也是一种必然。
这是挡不住的事情,谁阻挡,就会被碾碎。
吴国归降一事就是个转折点,吴国高层会折算食邑后加入汉帝国,因孙大虎、关羽之间的关系,孙大虎姐妹身边会聚拢一批吴国出身的军功贵族、形成外戚党。
吴国愿意投降,也跟汉帝国、三恪制度之间的信誉有关。只要投降,吴国高层融入这个体系,皇室、三恪为了整体稳定,不会对他们进行大规模铲除,顶多也就定点清除犯法违禁之人。
汉帝国的信誉,就源自内部的和睦。
为了这种和睦,牺牲吕乂也不算什么。
丧失这种和睦气氛、形象,会导致更大的危机。
关羽要杀吕乂,田信放吕乂,暂时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护这种和睦。
吕乂只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如果能顺利融合吴国,之后还能维持这种和睦……那么魏国方面的战意会瓦解到最低,就等高层叛汉的元勋旧臣日益凋零后,与汉的对立情绪瓦解,开始逐步融向大汉。
跟内部和睦比起来,除了三恪家族、皇室以外的任何人,都是可以牺牲的。
董允、费祎表现的很乖巧,唯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代替诸葛亮,统领群臣,与三恪共治天下。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